这样的基金投顾,不如不要!

2023-08-29 19:37:09 来源: 散装基精锦鲤

最近越发觉得,基金投顾业务发展到当前阶段,无非又是把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中踩过的坑又踩了一遍。一些所谓的行业先行者,除了用拉胯的产品表现为自己立了一座“耻辱碑”,实际并未贡献任何价值,反而坑了很多普通个人投资者。

金融行业的基石是信用,不是货币。国内公募基金行业从业人员历史上踩了无数坑,终于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而现在的基金投顾们带着或崇高、或猥琐的心思冲入这一行业,又正在把这些坑重新踩一遍……


(相关资料图)

【天坑之一】唯规模论

公募基金行业为什么看重管理规模?因为管理规模越大,可以收的管理费越多啊!

当然,这也不是国内的特色发明,本质上这些坏习惯都是从国外“偷”来的,国内曾经只是好的不学学坏的。

不过,随着上周末的一批浮动管理费率产品获批,至少能看出国内整个公募基金行业都在积极解决这个问题。至于最终结果,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那么基金投顾是如何“唯规模论”的呢?分两类,一类是机构品牌的基金投顾组合,另一类是个人品牌的基金投顾组合。

机构品牌的基金投顾组合一开始完全参照FOF模式运行,其虽然没有FOF“重复计算规模”的优势(比如一只FOF只买自家基金,在计算该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时,FOF计算一遍,其持有的自家单只基金又计算一遍,相当于管理规模“虚空增值”了),但至少基金投顾组合的钱是真的买了自家基金,或多或少都能涨一涨自家的管理规模。

当然,目前只买自家基金的机构品牌基金投顾组合已经很少了,主要是被投资者骂得。

个人品牌的基金投顾组合由于基本都是原大V基金组合“收编”的,所以绝大多数并没有强制要求配置“自家”基金,那它们为什么也存在“唯规模论”呢?因为大V在变身基金投顾组合主理人后,需要靠投顾费赚钱,如果规模降了,他们的收入就变少了,换成是你,你愿意么?

所以,“唯规模论”是基金投顾组合做不好的“万恶之源”,下面说的问题大多都源自于此。

【天坑之二】唯业绩论

权益类公募基金是什么?是一揽子股票构成的投资组合。那权益型基金投顾组合又是什么?是一揽子权益类公募基金构成的投资组合。

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点,基金投顾组合是对股票的二次分散,而在这么分散的基础上,主理人还强调自己做基金投顾组合的目的是“为了帮大家赚更多钱”、“为了追求收益”,这是不是有毛病?你如果确实怀有这么崇高的目的,为什么不直接对客户讲个股?如果觉得这样不合规,也可以直接讲单只基金啊!

哦,我懂了,回到【天坑之一】,直接讲个股或单只基金,你不能“合规地”赚钱。

这里不得不提,机构品牌的基金投顾毕竟是资管业内出身,在产品宣传中对“业绩”的克制度比个人品牌的基金投顾高得多,其更倾向于宣传基金投顾组合的“低波动”、“稳健收益”属性,而不是一味宣传“看我多new bee,比你们这些菜鸡强多了,还不快来买我的基金投顾组合?”

【天坑之三】不懂金融产品设计

我在前面发文吐槽过部分基金投顾的“赌狗”属性,当时我以2021年公募基金“固收+”产品的溃败为例:

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经历2019-2020的公募基金大牛市,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认为“公募基金一直涨”或许也能原谅。所以,我并不觉得在2021年高点发行“固收+”产品的公募基金公司“十恶不赦”。

但有一类基金公司是真的坏,就是那些将“固收+”产品的权益部分梭哈赛道股,造成净值回撤20%后,不但不止损、控制权益仓位,反而再一次梭哈新题材的公募基金公司。

这些基金公司为什么坏?因为其连最基本的金融产品风控常识都抛弃了!浑身上下都想着“用客户的钱帮自己赌未来”!这种行为或许不违法,但绝对道德沦丧。

我注意到,部分基金投顾组合依靠在2019、2020年赌赛道取得了同类产品中数一数二的业绩表现,但在随后的2021年中,这些利润也基本回吐了。

当然,这不是这些基金投顾组合最可恶的地方。在产品表现被曾经的“手下败将们”反超后,部分基金投顾组合开始更加极致地赌赛道。

但2022、2023是什么行情?极端结构性行情!

所以,这些基金投顾组合不仅将2019、2020积累的大约20个点收益全部回吐,甚至最终倒亏20个点。而就算到了这种情况,部分基金投顾组合主理人还在高呼“不能错过当前的底部布局机会”,然后继续梭哈特定赛道……

【结语】

每一轮金融创新既是机会也是危机,市场在2019-2021年神话了基金投顾组合产品,经历过2022、2023的祛魅后,不论是公募基金公司,还是普通个人投资者,都对基金投顾组合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

用一句话总结吧:基金投顾组合天然是一种低波动、稳健收益的金融产品,请不要将其变成完成自己或公司“野心”的工具。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