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资讯丨炎帝与神农王朝
2023-06-28 04:52:20 来源: 洛阳网
从炎帝神农氏起,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炎帝开创了农耕文明、礼乐文明,建立了强大的神农王朝。神农王朝的统治中心在河洛地区,统辖区域是黄河中下游。神农王朝历经十六世君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炎帝神农氏起,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炎帝开创了农耕文明、礼乐文明,建立了强大的神农王朝。神农王朝的统治中心在河洛地区,统辖区域是黄河中下游。神农王朝历经十六世君王。
炎帝生于伊洛间
宋人罗泌《路史·炎帝》云:“姓伊耆,名轨。一曰石年,是为后帝皇君,炎精之君也。母安登,感神于常羊,生神农于列山之石室,生而九井出焉。炎帝长于姜水,成为姜姓。其初国伊,继国耆,故氏伊耆。”又转引郑玄《驳异义》云:“炎帝姜姓,太皞所赐;黄帝姬姓,炎帝所赐。伊,即伊尹之邦;耆,即文王之所伐者。”
这里说了炎帝的出生地和炎帝的都城。关于炎帝的出生地,文献记载很多。《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少典氏,又称有熊氏,活动的中心在洛阳熊耳山。有蟜氏活动的中心是伊洛河之北的平逢山,在今洛阳市孟津区横水镇。该山之东是穀城山、宜苏山。少典国君娶了有蟜氏之女任姒,即女登、安登。她“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
华阳在哪里?《周礼·职方氏》云:“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
钱穆《国史大纲》之《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说:“华夏联称者,嵩山山脉亦得华名。《国语》:‘前华后河,右洛左济。’华在洛东,即今嵩山。”嵩山是一个庞大的山系,包括龙门山、万安山、九皋山,这是古华山。华阳指的是这个山系的范围。
“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这里提到了常羊山和神龙首。常羊山在伊川,这里有一个山泉群,形成开阔的水潭,是甘泉河的源头之一。这与炎帝“生而九井出焉”的文献记载相符合。这里与羊有关的地名很多,如邵雍《十八日逾牵羊坂南达伊川坟上》的“牵羊坂”等。牵羊坂附近,有龙头沟,沟内有巨型天然石龙。石龙长九十余米,高近十米,形状与1987年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的远古蚌塑龙很相似。
女登“生神农于列山之石室”,列山指绵延四百里的熊耳山。炎帝有圣德,得到万民拥戴,成为天子,建立神农王朝。
炎帝建都于空桑
河南大学教授李玉洁在《炎帝、黄帝、蚩尤与西泰山研究》中说,炎帝“初国伊,继国耆,故氏伊耆”,这个“伊”就是伊水之“伊”。伊,即今洛阳伊水流域。洛阳有伊水,又名伊川;伊水之滨的山称为伊阙;古代伊水之滨的城称为伊阳。这些被称为“伊”的山川之间,孕育了一个伊氏部族,这是没有疑义的。
郑玄说:“伊,即伊尹之邦。”“伊尹之邦”,即伊尹的故里,在伊水之滨。炎帝“初国伊”,即建国于伊水之滨。夏朝末年,伊尹生于伊水之上。《吕氏春秋·本味》云:“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清代毕沅曰:“以其生于伊水,故名之曰伊尹,非有讹也。” 《吕氏春秋·本味》又说:伊尹之母“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水经·伊水注》云:“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
空桑,就是炎帝的都城。《路史·炎帝》云:“炎帝参卢是曰榆冈,居空桑,政束急务,乘人而斗其捷;于是诸侯携贰,乃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小颢,以临西方,司百工。”这里的炎帝参卢,是十五世炎帝。那么,第一代炎帝的都城也应在这里。
空桑在何处?《明一统志》卷二十九云:“空桑涧,在嵩县南一十五里,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子于空桑中。”《清一统志》卷一百六十二云:“空桑涧水,在嵩县南八里,北流入伊。”《河南通志》卷七说:“空桑涧,在嵩县南一十五里,凤凰山下,一涧幽窗,相传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子于空桑中,长而相殷,是为伊尹。”毕沅《关中胜迹图志》卷十四说:“《嵩县志》:‘空桑涧,涧东有莘乐沟。’”
空桑涧在九皋山南麓,而九皋山有一个古老的部族,叫承桑氏,是最早种桑养蚕缫丝的部落。炎帝神农氏之妻,是承桑氏。《路史》说:“神农取于承桑氏,一曰桑水氏。”“至于炎居,复纳承桑氏。”炎居是第十世炎帝。承桑氏或桑水氏,居住在九皋山空桑涧水而得名。
炎帝的都城空桑,应位于九皋山空桑涧水附近。
强盛的神农王朝
记载炎帝神农氏世系的史籍主要有:《山海经》记载了炎帝的三个支系,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的炎帝有八世,宋代罗泌的《路史》记载的炎帝有十五世,加上蚩尤,共十六世。历代炎帝共同开创了强盛的神农王朝。
炎帝伊耆氏开创了农耕文明,发明中草药、茶道,建造宫室。他创立了商业,《易传·系辞下》云: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货物的交换,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形成,也使生产力得到更快地发展。
炎帝伊耆氏制礼作乐。《礼记·明堂位》曰:“土鼓、蒉桴、苇钥,伊耆氏之乐也。”土鼓,就是用陶制成鼓框圈和鼓面(之后鼓面逐渐地使用兽皮),然后再用草和土抟成的鼓槌,击打鼓面,发出各种声音。这就是我国鼓乐的起源。伊耆氏还在芦苇秆上钻孔如笛,可吹出各种声音,即是最初的管乐器。土鼓、蒉桴、苇钥,合称为“伊耆氏之乐也”。
《礼记·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蜡即田祭,与种谷相协。”伊耆氏所创造的蜡祭,是我国最早祭祀农神的祭奠仪式;祭奠时用土鼓、蒉桴、苇钥等“伊耆氏之乐”进行。这些都是吉礼,是我国出现最早的吉礼。
二世炎帝柱,曾辅助伊耆氏使用耜耒以耕作,并也曾尝百草。《路史》卷十三载:炎帝柱“殖百疏,区百谷,别其疏遫,深耕圣作,以兴岁。天均时而地均财,于是神农之功广,而天下殷赈矣”。
五世炎帝承时,神农王朝开始征收赋税。《路史》云:“其政因民之仞,发虚土,监贾区;储偫废举,以符其诡。盖五百而始收,于是贡胥之法行焉。”《神农书》云:“承为民赋二十而一,按《管子》言,共工氏之霸,取民有法。而神农亦有终岁献贡之事,赋贡之来久矣。特神农教民稼而后有谷米之赋,帝承为之制尔。”
六世炎帝魁,重视开疆拓土,《淮南子·道应训》载:“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高诱注曰:“伏羲、神农之间,有共工、宿沙,霸天下者也。”这是发生在炎帝魁时期的一件大事。
七世炎帝明,又称朱襄氏。他的主要贡献有三:“鼓五弦之瑟”、“造六书”、发明酿酒术。
《吕氏春秋·古乐》曰:“乐所由来者,尚也,必不可废。有节、有侈、有正、有淫矣。贤者以昌,不肖者以亡。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采阴气,以定群生。”髙诱注:“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士达,朱襄氏之臣。”
元末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一云:“朱襄氏造六书。六书,八卦之变也。卦以六位而成书,以六文而显。六书者:一曰象形,二曰指事,三曰谐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当我国古代的图画文字形成之后,六书,即象形、指事、谐声、会意、转注、假借是古代文字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七世炎帝明,是华夏酿酒鼻祖。晋朝江统《酒诰》云:“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个上皇,就是炎帝明。《山海经》说:“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觞百神”,指炎帝明酿制出美酒,祭祀百神。
据洛阳师范学院教授杨作龙《八代炎帝居伊洛考》的论述,炎帝明酿酒的地方在九皋山。九皋山,沼溪满山,其泉洁而香,适合酿酒。从九皋山沿伊河向北的山脉,到中溪村对面的双头寨入伊河,叫明山。从九皋山沿着明山向北的河流叫明水。明水源出九皋山北流,在烟云涧和瑶头村与康水汇合后称双溪水,向西在双头寨附近汇入伊河。中溪村西有鼓钟山,又名帝台山,附近有酒神庙。在明河入伊河口附近有聚仙观,明山的北尽头有明泉。这些都是与炎帝明有关的历史印记。
《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神农王朝的祭天处,在九皋山。《诗经·鹤鸣》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易经·中孚九二》云:“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吾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诗经》说的“其下维谷”,指九皋山三溪。三溪,指南溪、中溪、北溪。三溪,均在九皋山之北,这就是“鸣鹤在阴”的所在地。鹤为什么鸣于此?因为“乐彼之园,爰有树檀”。檀由“木”和“亶”构成。“亶”字有祭坛的含义,整个字的意思是种在祭坛上的树。那么,这个园,就是祭天之园。
“吾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是说祭祀必用酒,《山海经》里多次出现“酒”,无一例外都是“山经”部分作祭祀之用。
炎帝明之后,又传八世至炎帝参卢,与黄帝在阪泉之野大战,参卢大败,向南迁徙,从此活动在南方。(郑贞富)
标签: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 (2023-06-28)当前滚动:狠投420亿美元!拜登的高速互联网计划与背后“算盘”
- (2023-06-28)加勒比海盗启航变态版 加勒比海盗成人版
- (2023-06-28)配置直接拉满的iQOO11Pro,那是非常值得购买的_每日关注
- (2023-06-28)天天信息:网传“四川出现非洲猪瘟”?官方最新回应
- (2023-06-28)广东举办网络代表人士主题教育座谈会
- (2023-06-28)环球微动态丨空来到蒙德,但是是百年前(下)
- (2023-06-27)【全球时快讯】黄河干流及支流图_干流和支流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