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有望成为国内首个“高密度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标杆”

2023-08-22 15:54:52 来源: 新闻晨报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挑战之际,长宁依托生境花园建设从容应对。作为生态惠民、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的创新举措,长宁已建成13座风格迥异的生境花园,一种自下而上的生态文明理念实践模式初具形态,城市生态空间的质量和功能明显提升。

始于一颗种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生境花园在长宁“开花结果”

生境花园,将“生境”与“花园”融合在一起,是“具有栖息地功能的花园”。作为上海市率先进入全域更新阶段的城区,长宁于2019年起率先开展“生境花园”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性工作,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更新行动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工作基础。

为全面推进长宁生境花园建设,区虹桥办与区发改委、区生态环境局、区绿化市容局以及各街道镇形成合力,有机结合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更新和社区微更新,致力于打造多功能的社区花园和绿色空间,搭建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城市自然生态网络。

据介绍,生境花园建设和普通花园大有不同,需遵循生物群落的自然演替,围绕五大原则营造,即使用本土植物、杜绝外来入侵植物、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以及提供辅助的食物、水源和庇护所。简单来说,就是要打造既能提供生物栖息地环境,又兼具观赏、休憩和户外活动的花园。

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十分关键,要抛弃传统绿化“景观为主”的理念,按生境要求结合选址现状环境和人文特点,考虑空间布局、植物配置、水源设置等方面细节,构造水体、植被、石笼等复合生境,使其实现兼具生态韧性、绿色碳汇、雨水蓄积、健康疗愈、自然教育等多重功能。

2019年,全市首个社区生境花园“虹旭小区生境花园”成功试点落地。如今,这里既是野生动植物们的家,更是社区居民休憩、放松的理想场所。以此为基础,长宁持续积极探索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自然解决方案,全力推广复制虹旭生境花园的创新示范,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乐颐生境花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作为展示案例,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乐颐、常馨、中泾生境花园获得上海市民“家门口好去处”荣誉称号。长宁区生境花园网络构建案例入选2022年度国家生环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深度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示范载体

政府做好托底和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和发挥,社会各界一起出力,共同实践“与城市和谐共生”,是长宁生境花园顺利建设的关键之一。

从前期对方案设计提出意见、施工建造适度参与到后期运维自我管理,生境花园建设全过程充分融入了社区营造与居民参与的理念,全程吸纳凝聚了居民的智慧与热情。小小的花园创造了城市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也使人与社区的联结在一次次的交流接触中不断加温。通过社区营造、自治管理、自然教育等手法,各社区根据自身特点围绕社区生境花园,自发组织了一系列有专业队伍支撑的生态文明实践和自然教育活动,居民普遍反响良好,这种良性的人文交流,也大大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内涵。

为保持生境花园多功能的长效常态,不断丰富和创新社区自治的形态和模式,目前各生境花园已形成了多样的自治模式,包括新泾镇将生境花园与乡土文化结合、程家桥街道将生境花园与康养结合等。根据时节的变换和花园生态情况,各社区不断对生境花园进行“微更新”;生境花园已成为小朋友感受大自然的沉浸式课堂。

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自治,长宁逐渐形成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居民自治管理的良性互动,生境花园俨然成了城市大型斑块绿地的“踏脚石”,以及居民的“沉浸式”绿色自治载体。

探索长宁生境花园支持机制

逐步构建科学的生境花园网络

与此同时,长宁着力探索生境花园支持机制,支持社区持续做好生境花园运维管理,并不断拓展生境花园的发展形态,挖掘生境花园内涵。

今年5月,区城市更新和低碳项目管理中心联合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长宁区各街镇社区、上海高校以及民间生态保护团队共同创建生境共建伙伴联盟。该联盟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推动生态环境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各相关机构将以联盟为平台进一步开展交流,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向新台阶。

由长宁区城市更新和低碳项目管理中心联合上海市规划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绘制的《长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绿图》(以下简称《绿图》)同步发布,该绿图基于物种潜在分布情况、生态空间评价以及建成环境影响分析,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完善、城区建成环境动物友好度提升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内容而形成。《绿图》不仅展示了长宁的生境花园点位,还标出了长宁现有的栖息地、生态廊道、主要迁移路径等,为生境花园网络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今年8月初,《长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与生境花园行动方案研究》(以下简称《研究》)顺利通过行业专家评审。《研究》在探索优化完善“高密度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技术方法的同时,为长宁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支撑,重构和恢复城区生态系统的流动性和完整性,能提高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将助力长宁实现“国内首个高密度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标杆”的目标。

随着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方案和一批生动案例的形成,当前,长宁生境花园建设正逐渐从社区辐射至学校、商场等场景。作为长宁第一座校园内的生境花园,位于上海娄山中学校的生境花园于今年3月亮相,这是一个具有上海乡土特色的生境花园。花园种植了紫花地丁、丹参、牡荆、射干、瞿麦、桔梗、海州常山等30多种乡土蜜源植物,保证3—12月为传粉昆虫提供食物源;还安装了人工蜂巢,专门为传粉昆虫提供繁殖场所。并且,该花园新建了一片小池塘,为鸟类、松鼠等提供饮水,为蛙类提供繁殖场所等

上海第一个商业项目体内的“生境花园”项目——虹桥南丰城生境花园也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9月中旬正式开放。该花园占地600平方米,涵盖了一系列对生态系统有益的巧思,由生境保护区、互动观察区、公共宣传区、公共休闲区构成,将为更广阔的人群开放,成为更可达、可触的公共空间,更易亲近的生境花园。值得一提的是,互动观察区特别设置观察墙,市民可在此进行“不打扰”式的观察,了解花园内的生态情况,感受“自然野性”的魅力。

据悉,“十四五”期间,长宁拟规划建设不少于30个社区级的生境花园,在全区形成一个生境花园网络,提升城区生态质量和功能;增强城市生态韧性,增加社区更新内涵;推动社区居民人文交流,创新社区自治模式。在做好生境花园建设的同时,接下来,长宁将基于生境花园轻维护的特性和自治载体的功能,链接多方资源做好“四个一”,即社区志愿者自治活动带一点、绿化市容的林长制工作托一点、周边共建单位和企业援一点、第三方公益组织扶一点,进一步探索并优化生境花园运维解决方案。

来源:上海长宁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